
中国有一句话叫“民以食为天”。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之口,他的原话是“王者以民为天,民以食为天。能知天之天者,斯可矣”。“天”在古汉语里的解释很多,其中的一种是“凡所仰赖者皆曰天”。中国古代人们早就认识到吃饭的事是人们共同仰赖的事,无论是对一个普通的自然人,还是对于偌大国家的统治者来讲,吃是头等大事,饮食是人的活命之“天”。
民以食为天的缘由
中国为什么要把老百姓的吃当作头等大事呢?其缘由大致是:
一、食为人之大欲

把饮食提到“天”的高度,首先因为它是人的大欲。《礼记·礼运》载: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;死亡贫苦,人之大恶存焉。故欲、恶者,心之大端也。”人要吃喝,这种大欲是自然本性。人厌恶死亡的贫苦,这也是自然本性,谁也抗拒不了。与此话意思相同的还有“告子曰:食、色,性也。”饮食与性欲,都是人的本能、本性。为求生存与繁衍所必须的吃饭之事及男女性生活和生儿育女之事,自然不是一般的欲望,而是大欲,必须慎重对待,不能轻率处之。
饮食是活人的大欲,还反映在活人对死人的祭献上。中国人死后依然讲究吃。死后的饭碗也和活时同样重要,或者更重要。有的要吃猪头、牛头或羊头,有的要吃全猪,有的专吃牛羊肉,各有各的胃口,各有各的嗜好。这就是中国人的祭祀鬼神,较之其它民族对神只作礼拜,对鬼只献鲜花来,似乎中国的鬼神和人一样,吃亦是“天”大的事。